首页

优美之家踩足

时间:2025-05-27 12:38:48 作者:“湾区伶仃”号成功下水!大湾区将实现“吃鱼自由” 浏览量:62893

  5月27日,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在广东江门成功下水,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迈向“科技牧海”新纪元。

  8万立方“水下宫殿”:重新定义海洋养殖空间

  “湾区伶仃”号深海养殖工船规模宏大,总长155.8米,型宽44米,型深24米,最大吃水深度达20米。与一般的渔船不同的是,“湾区伶仃”号水下部分并非封闭结构,而是由15根方形立柱,拼砌成一个“水下宫殿”。通过挂设渔网,隔出12个独立的养殖舱室,可同时开展多种鱼苗养殖,极大地丰富养殖类型。

  整船拥有近8万立方米的养殖空间,水量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为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游动空间,提升鱼苗活力和鱼肉品质。“湾区伶仃”号建成后,可年产5000吨鱼,是大湾区实现“吃鱼自由”的重要来源。

  智慧中枢:打造智能化“渔旅”融合海上渔场

  “湾区伶仃”号采用了先进的全电推进系统,拥有20千瓦的风力发电系统,能够满足静态养殖时的用电需求,助力船舶行业绿色发展。该船还拥有两台3600千瓦的舵桨机,就像有了一双有力的“鱼鳍”,3.8米直径的桨叶能够让她自由遨游于湾区海洋。

  “湾区伶仃”号搭载了高精度的GPS、北斗星导航定位系统,可实时报告航行水域的位置,为养殖人员作提醒。

  中交四航局航通公司总经理 黄红宇:在“游弋”的模式下,“湾区伶仃”号能够依据实时的海洋环境数据和鱼群分布情况,通过驱动螺旋桨运转,灵活调整航速、航向,精准找到适合养殖鱼群生长的水域。

  “湾区伶仃”号还在各个养殖舱室内安装了多个传感器和自动喂食系统,当局部海域水温异常或水质污染,“湾区伶仃”号可自动升高养殖舱室,减少水阻力,快速航行到理想水域,确保养殖鱼群安全质优。

  在静态养殖期间,“湾区伶仃”号还具备海上休闲功能,为游客提供垂钓、主题食宿等服务。

  (总台记者 魏星 郑澍)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港股5月开局再上18000点 创今年新高

新华社上海11月5日电(记者许可、周琳)国务院总理李强11月5日下午在上海会见来华出席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

霹雳舞老将逐梦奥运新舞台:一名B-girl的热爱无限大

山西大同本土出品影片斩获国际电影节大奖

5A级景区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门景区每年吸引疆内外各地游客前来感受沙海之乐。今年,景区利用援疆资金,实施大规模提档升级建设工程,目前改造项目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人民日报连发4篇重磅评论,传递的改革信号非同寻常

预制菜产业化是社会快节奏发展、多样化消费以及乡村振兴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预制菜产业同样是一个前端原料在田间、后端消费在嘴边的“全链条产业”。在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看来,未来要想实现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必须推进预制菜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包括前端农产品原料性食材的生产、中间农产品深精加工与餐饮食品加工物流、后端餐饮食品市场消费供应等,实现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中国连续15年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公司出口10多个品种的蔬菜到泰国,每月发货量3000吨,通过中老铁路冷链运输,时效有保证,运费也比公路运输下降10%。”该公司总经理张胥胥介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